惰性求值
从之前的几篇博文里面你也许已经看到了,Haskell 其实是问题相当严重的语言,然而这些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我能看到的 Haskell 的问题在于:
-
复杂的基于缩进的语法,使得任何编辑器都不能高效的编辑 Haskell 程序,并且使得语法分析难度加倍。对这个观点,请参考我的博文《谈语法》以及我的英文博文《Layout Syntax Considered Harmful》。
-
“纯函数式”的语义以及 monad 其实不是好东西。对此请参考博文《对函数式语言的误解》。
-
Haskell 所用的 Hindley-Milner 类型系统,其实含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。对此请参考《Hindley-Milner 类型系统的根本性错误》。
-
Haskell 所用的 type class,其实跟一般语言(比如 Java)里面的重载(overloading)并没有本质区别。你看到的区别都是因为 Hindley-Milner 系统和重载混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。type class 并不能比其它语言里的重载做更多的事。
这样一来,好像 Haskell 的“特征”,要么是错误的,要么就不是自己的。可是现在我再给它加上一棵稻草:Haskell 的惰性求值(lazy evaluation)方式,其实大大的限制了它的运行效率,并且使得它跟并行计算的目标相矛盾。
这是一个对我已经非常明显的问题,所以我只简要的说明一下。惰性求值的方式,使得我们在“需要”一个变量的值的时候,总是有两种可能性:1)这个变量在这之前已经被求值,所以可以直接取值 2)这个变量还没有被求值,也就是说它还是一个 thunk,我们必须启动对它的求值。
可能你已经发现了,这其实带来了类型系统的混乱。任何类型,不管是 Int, Bool, List, … 或者自定义数据类型,都多出了这么一个东西:thunk。它表示的是“还没有求值的计算”。Haskell 程序员一般把它叫做“bottom”,写作 _ | _。它的意思是:死循环。因为任何 thunk 都有可能 1)返回一个预定的类型的值,或者 2)导致死循环。 |
这有点像 C++ 和 Java 里的 null 指针,因为 null 可以被作为任何其他类型使用,却又不具有那种类型的特征,所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。_ | _ 给 Haskell 带来的问题没那么严重,但却一样的不可预料,难以分析和调试。对于 Haskell 来说,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:明明写了一个很小的函数,觉得应该不会花很多时间。结果呢,因为它对某个变量取值,间接的触发了一段很耗时间的代码,所以等了老半天还没返回。想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,却难以发现线索,因为这函数并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调用那段耗时间的代码,而是这个变量的 thunk 启动了那段代码。这就导致了程序的效率难以分析:被“惰性”搁在那里的计算,有可能在出乎你意料的地方爆发。这就是所谓“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。” |
这种不确定性,并没有带来总体计算开销的增加。然而“惰性”却在另外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开销,这就是“问问题”的开销。每当看到一个变量,Haskell 都会问它一个问题:“你被求值了没有?”即使这变量已经被求值,而且已经被取值一百万次,Haskell 仍然会问这个问题:“你被求值了没有?”问一个变量这问题可能不要紧,可是 Haskell 会问几乎所有的变量这个问题,反复的问这个问题。这就累积成了巨大的开销。跟我在另一篇博文里谈到的“解释开销”差不多,这种问题是“运行时”的,所以没法被编译器“优化”掉。
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Haskell 这种“纯函数式语言”的惰性求值所需要的 thunk,全都需要“副作用”才可以更新,所以它们必须被放在内存里面,而不是寄存器里面。如果你理解了我写的《对函数式语言的误解》,你就会发现连 C 程序里面的“副作用”也没有 Haskell 这么多。这样一来,处理器的寄存器其实得不到有效的利用,从而大大增加了内存的访问。我为什么可以很确信的告诉你这个呢?因为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寄存器分配算法,于是开会的时候我问 GHC 的实现者们,你们会不会对一个新的寄存器分配算法感兴趣,我可以帮你们加到 GHC 里面。结果他们说,我们不需要,因为 Haskell 到处都是 thunk,根本就没什么机会用寄存器。
所以,问太多问题,没法充分利用寄存器,这使得 Haskell 在效率上大打折扣。
然后我们来看看,为什么惰性求值会跟并行计算的目标相冲突。这其实很明显,它的原因就在于“惰性求值”的定义。惰性求值说:“到需要我的时候再来计算我。”而并行计算说:“到需要你的时候,你最好已经被某个处理器算出来了。”所以你看到了,并行计算要求你“勤奋”,要求你事先做好准备。而惰性求值本来就是很“懒”,怎么可能没事找事,先把自己算出来呢?由于这个问题来自于“惰性求值”的定义,所以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所以,惰性求值不管是在串行处理还是在并行处理的时候,都会带来效率上的大打折扣,它是一个很鸡肋的语言特征。
虽然惰性求值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益处,但它背后的理论思想却可以启发另外的设计。如果你想真的了解惰性求值的原理,可以先看一下我写的一个惰性求值的解释器。看看如何在不到 40 行代码之内,实现 Haskell 语义的精髓:
https://github.com/yinwang0/lightsabers/blob/master/interp-lazy.rk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