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公司管理层的洗脑技巧
在美国工作过的人,都对美国公司管理层的心理战术深有感受。很多人都感觉跟上司之间有某种难以言表的问题,总是感觉自己的价值不受尊重,然而由于上司说话客气,所以又不好发作,难以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其实美国公司的管理者,使用着一些强大的意识控制(mind control)技巧,经常给你念经洗脑,使得你的头脑失去防御能力,最后沦为任他们摆布的奴隶。经历了这么多工作之后,我想把他们常用的技巧总结一下,以便广大员工对此提高警惕,采取相应的对策。
我这里所指出的技巧,似乎在网上都搜不到。如果你在 Google 搜索,只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题为『如何管理职工』之类的文章,把管理层说得简直无比善良,尊重人才,体贴又公平。当你真正理解了他们才发现,根本不是那样的。
建立对比参照物
管理层跟你杀价,最重要的手法就是“比较”。这作法跟你妈妈买菜时杀价是一样的原理:选择另外一个人作为你的“参照物”,在需要的时候,把这个人抬出来跟你比,以达到某种目的。这个人一般是上司认为水平比你高,或者职称比你高的某个人。这个人也可以就是上司自己,比如他可以跟你讲述他曾经做出的,你无法核实的“业绩”。为了方便,下文把这个用来跟你比的人称为“小强”。
管理层首先假设小强比你强,价值比你高。虽然事实也许不是这样,但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让他显得比你强,比如夸他以前做过多么了不起的事情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个假定。夸别人的时候总是不心虚的,所以把他吹上天也没有自大狂的嫌疑。他到底做没做那些事情,你也无从对证。等你开始点头,他们就可以随时在你面前提起他的名字,借此来达到某种目的。
举个例子,上司可以让你去做一些高手不愿意做的杂活,比如为团队的代码配置一个测试工具。作为一个编程高手,刚进公司代码都还没碰呢,就被叫去干这种杂活,所以你对此一点不感兴趣。而且这工具由于设计很差,问题很多,耗费你很多时间,却收效不多,非常没有成就感,显然这不是一个聪明人愿意做的。你心想,公司里那么多大学刚毕业的,干嘛不让他们去折腾这些,却让我做这个事情。
当你对此提出异议的时候,上司就会苦口婆心对你说:“这种杂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做的。你看看小强,人家编程水平可以说是超一流了,然而当年我们的连续集成(CI)系统,那么无聊的东西,都是他设置的。” 这样你就没话可说了。然而上司没告诉你的事情是,小强当年是自己对那 CI 系统感兴趣,所以他就去做了,那并不是管理层强制分配给他的任务。而对于你,这是强加给你的任务,你不感兴趣也得做。而且小强设置的 CI 系统,比你现在折腾的这个东西容易配置,没那么多毛病,而且对于团队意义挺大。你的情况跟小强的其实没有可比之处,然而这种突如其来的“对比心理压制”,让你措手不及,只好默认接受。
这里我要指出很多人的一种误区,他们认为杂事必须得有人做,你不做我不做,难道让老板做?所以老板让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可以的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公司里自然有不同水平的人,杂事一般都应该交给水平比较低的,或者刚毕业的新手去捣鼓,或者正好有人感兴趣,那当然最好。当然对于新手我们也应该尊重,如果他折腾了一段时间,跟你反映这个东西问题太多不好用,你就应该考虑放弃这个东西,也许有其它更好的选择。水平高的人请进来,真的不是你叫他做什么都可以的。他完全应该拒绝给你端茶倒水,给你跑腿买机票,对不对?所以他也可以拒绝做他觉得不符合自己身份和职责的事情。我见过有些老板,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,不尊重人才,所以到最后没人愿意给他做事。
另外一个例子。评职称的时候,你做了一个很好的成果,然而上司可以对你这样说:“我觉得你的成果还没有到让你升职成为 principal 的资格。当年小强做了那个什么什么,比你这难度还要大,人家当时才升了一级而已……” 小强那东西的价值和难度,其实谁也不清楚,但这样跟你一比,就让你沉默接受了他给你的评定。
把人拿来互相比,是一种不尊重人的作法。管理层就是通过这种比较的方式,来压低人的价值。在 A 面前说 B 更强,在 B 面前说 A 更强。因为 A 和 B 信息不通,结果 A 和 B 的价钱就都给压下去了。这就跟你买菜的时候,跟 A 家的菜农说:“B 家这个菜才卖 2 毛钱一斤。你怎么卖 3 毛 5,也太贵了!” 而其实 B 家的价钱是 5 毛,或者 B 家的菜不新鲜…… 菜农都知道这种技巧,所以他们会对你说:“一分钱一分货。你嫌贵就去 B 家买好了!”
我觉得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,也应该有这种一口价的霸气。只有这样,我们程序员才能维护自己这个行业的权益,不受刻薄的买菜大妈们的欺负。
激将法
上司可以用参照物来实现“激将法”,使得你更加卖命的工作。常用的做法就是,把小强做的东西吹得神乎其神,拿来跟你做的东西比。做技术的人很多都争强好胜,你想要做出胜过小强的东西,所以你就更加拼命地工作。等你做出来,就让公司赚了。最后你仔细一看小强做的东西,其实做得很水……
我在 Google 做 PySonar 的时候,上司就经常使用这种激将法。他经常会对我说:“你看这个某某 PL 人,多牛啊,做了一个 DSL,要是请到我们这里来该多好!” 或者说:“你看这个 Facebook 的开源项目静态分析工具,貌似也可以做 Python 的静态分析呢,还能支持好多其他语言!” 如果你不仔细看看,也许就会更加拼命的工作,想在这群人里面立于不败之地。然而你仔细看看,就发现那 DSL 其实是完全没必要的东西,反而让问题变复杂了。而 Facebook 那东西,完全就是一个玩具,根本不可能进行深入的静态分析,不过是一个像 lint 一样的 style checker 而已。说支持这么多种语言,其实大部分语言的目录里全都是空的,只有 PHP 的目录里有点东西!
我看透了上司的激将法,这就是为什么在 PySonar 的第一版里面,我留了一手。Google 使用的版本,其实比 PySonar2 要弱很多。最强的版本,我只留给自己。
树立虚假威信
很多管理层的人,从跟你面试时开始,就已经开始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和威信了。只要你对公司表达一点点的欣赏,他们就会想办法在心理上压倒你。比如,当你表达对某公司的尊敬时,他就会开始说:“对的,这是一个成熟的公司。我在这已经工作了 14 年了,这表示我喜欢这个公司。当年,我是 A 系统的构架师,我还是 B 系统的构架师,我跟某某牛人一起工作……”
等你进了这公司,从人事部(HR)管理系统里面一查,才发现这人的履历里面根本没有什么 A 系统和 B 系统构架师的经历。后来从同事那里听说,他只不过是参与制作了 A 和 B 里面的一小部分,根本不是什么构架师,而且他参与的那部分代码,直到许多年后的今天还有 bug。
还有一种虚假威信不依赖于公司,而是在公司外面的“社区”里形成的。比如在 JavaScript 的社区里,这种现象极为严重。有些人写了一块很小的代码,GitHub 上的星比较多,然后就被无知的 JavaScript 程序员们捧上了天。参加各种肤浅的会议,把大学一年级就该学到的东西(closure 一类的)当成宝贝一样宣讲。还有些人开始写书,当然这书完全没有价值,Amazon 上全是一两颗星的差评。然而这种人总能以“书作者”的身份自居,在某些肤浅的公司占据管理位置。
然后呢,为了维护自己的虚假威信和地位,为了建立“业绩”,他们会在公司里疯狂的瞎指挥。总是要提出一些跟其他公司都不一样的“新作法”,显得自己有创造力,结果每次都帮倒忙。为了有人支持自己,他必须招收更多的同类进入公司。最后导致整个部门都被这种人占领,各种假大空一拥而入,光拿钱不做事,或者帮倒忙。真正有本事的人受不了这些人的排挤,陆续离去,形成“反向淘汰”。这样的公司不走向失败才怪。
虽然你心知肚明,但为了自我保护,不能告诉上司你已经看透了他。所以他也假设你不知道,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,他就可以利用这些虚假的资历,占据对话的有利地位,对你指手画脚。
虚构奋斗经历
管理层想给你一个比以前公司还低的职称(title),你对此提出异议,他们有一种忽悠技巧可以让你接受它。上司可以这样说:“你知道吗,小公司的职称都是乱来的,不算数的。我当年在小公司,那可是 VP engineering。进这大公司时,人家只给了我个 manager 的职位。可是因为公司尊重人才,再加上我的出色表现,很快就升到了现在的职位。所以关于这个职称你不用担心……”
等你进了这公司一查 HR 系统,发现他进公司时的职位哪里是 manager 啊,一进来就是 director of XYZ,领导几百个人。 上司为自己制造这种虚假的“卑微”和“奋斗”经历,目的是让你接受不公平的待遇,让你拼命工作而已。
夸大职称职责
为了压低你的职称和薪水,管理层可以故意夸大高级职称所需要担当的职责。比如你想升职的时候,他可以对你滔滔不绝的念经:“你想要 senior 职称?我们这可是大公司,我们的 senior 级别可不比小公司的。我们的 senior 需要完全从头设计和实现高难度的新功能,要能指导和教育低级别的员工,要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艰巨的任务。如果你想要升到 principal,那你就需要超强的系统编程能力。你看小强,他在六个月之内实现了从编译器,操作系统,一直到数据库的所有东西!你还需要能够从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,想法把一个几亿美元的产品,做大到几十亿美元的年利润。我们的 senior 和 principal 级别,可不是像小公司一样闹着玩的!”
你还真能被他们说得无语,可是回头一想就发现不对劲。后来你发现,这公司的 senior 职工,根本就没有任何他们所宣传的能动性,一般都是打打小补丁而已,朝九晚五的干活,你不叫他做事就完全不管,测试失败了还在继续提交代码,各种耽误你时间。而小强六个月做出来的什么编译器,操作系统,数据库,都是玩具级别的,或者其实根本就是上大学时做的期末大作业。六个月我能把工业级的编译器,操作系统,数据库全都做出来,我还能把几亿美元的产品变成几十亿美元的,那我干嘛要来你们公司工作?我自己开个公司,每年赚个一亿就够了!
管理层的这种作法,就像在地摊上买顶 20 块钱的帽子。挑了半天,终于决定买了,却只掏出 10 块钱,跟你讨价还价:“你知道我以前 20 块钱能买什么样的帽子吗?那可是金丝貂皮镶边,顶上还嵌了钻石,蓝宝石…… 而且还是买一送 50% 折扣券……” 所以你就只有跟他说,我不做你这种人的生意!
制造领域壁垒
公司为了压低你的价钱,还可以故意制造和强调“领域壁垒”。本来程序已经写得出神入化了,各种语言,编译器,高级的算法,数据结构,网络协议,WEB,…… 都会。你从来没有觉得一个程序员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子领域,不管什么技术,拿起来就应该会。然而当你面试之后,也许就会收到这样一封 offer 信:
“亲爱的 XX,我们很高兴的 offer 你软件工程师的职位。虽然你的背景显示你缺乏并发系统编程的经验,我们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人选。我们决定给你 NNN 的工资,……”
“并发系统编程”是什么玩意?之前的工作里,线程什么的也不是没用过。你从来没有想到,这样一个不值一提的“技能”,有资格列举在你的简历上。可是现在管理层因此说你缺乏这方面的经验!
当然,NNN 是一个有点寒掺的工资。如果你不满意,管理层就会对你说教:“你知道吗,并发系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。我们的工程师在这个领域都有 30 年以上的经验,才能到 senior 级别……”
等你进去,一眼就发现那些所谓 “30 年并发系统编程经验”的 senior 程序员,在很明显的“竞争条件”(race condition)的地方少放了几个锁,系统会在小概率的情况下出现灾难性的后果。他们不放锁的原因是因为一种误区,认为使用锁一定会降低程序的速度。而且由于过度使用并发,造成了很难察觉的性能瓶颈,本来想用多线程提高性能,结果适得其反。
其实 IT 界哪有这么多“领域”,每一个领域需要的知识,不过都是计算机科学:数据结构,算法,语言,再加一点工程经验。只能写某一个领域程序的人,根本不配叫做“程序员”。其实管理层早就知道你能胜任这个工作,故意的制造和强调领域壁垒,不过是压低你职称和工资的手段而已。
贡献至上论
很多公司和人,都流行一种“贡献至上论”。你发现跟自己水平相当甚至比你低的人,职称和工资却比你高,跟管理层理论的时候,他们就会抬出“贡献至上论”。总之就是说,人的薪水是按他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来算的,而不是以能力或者水平。你才进公司一年,虽然已经显示出超人的能力,但是公司还没有得到你的贡献,所以现在的薪水是合理的。咋一看貌似一个合理的标准,有多大贡献拿多少钱,然而其实这里面有好几个陷阱。
首先我们从物理单位的角度来说明,为什么工资应该对应能力,而不是贡献。所谓“工资”都是时间工资,而不是总收入。比如,你的时间工资是“100万/年”,这并不是说你一进公司就拿到 100 万,而是说你工作一年的时间,累积能拿到 100 万。所以“工资”对应的物理单位是“功率”,而不是“能量”。按照这个道理,工资对应的东西,应该是人的功率。人的功率就是他的“能力”,而不是他的“贡献”。粗略的公式是:贡献 = 能力 x 时间。比如 A 一个星期能完成 100 个单元的工作量,B 一个星期只能完成 10 个单元的工作,那么按理 A 的工资就应该是 B 工资的 10 倍。这跟 A 和 B 待在公司的时间,他们已经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大小,关系其实不大。B 也许在公司的时间比 A 长很多,已经做的贡献也更多,然而 B 已经拿到的那些收入,已经偿还了他所做出的贡献,所以 A 的工资并不应该因此比 B 的低。
然后再来想一下,商品的价格是怎么定的?物以稀为贵,对不对?能力高的人是稀少的,如果你不付足够的工资,能力高的人就可以不为你工作,你也许今后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能力这么高的人。不管他是刚进公司,还是进去一段时间了,都是如此。能力高的人永远不会因为自己刚进公司,没有“贡献”,就接受低于普通人的薪水。如果你知道其他人的职称和薪水,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一进去就很高,根本不需要已经做出什么贡献。
另外,“贡献”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。打个比方吧,资深外科专家给你做了心脏手术,你不想付钱,于是就说:“虽然你医术很高,然而手术之所以可以成功,主要是因为有家人安慰我,让我得到心灵的抚慰和照顾。所以你的贡献其实很小,不应该付给你那么多的费用!” 明白了吗?公司里有许许多多的人想要晋升到你想要的职位,可是职位却是有限数量的。每个人都做了一点东西,可是最终决定谁做出了更大的贡献,是管理层的少数人决定的。就算你能力高超,做的东西其他人都没法完成,然而你的贡献到了管理层那里,只是几行字而已。这些字是你的上司以及他的上司写出来的,至于他们怎么写,你是无法控制,甚至无法知道的。
这种贡献至上论导致的结果,是让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合理的回报,甚至得不到发展才能的机会。由于你刚进公司还没有“贡献”,就算你能力很强,公司可以以此为借口给你很低的工资,然后给你一个完全无法施展才能的任务。你辛苦折腾了一年后发现,管理层说你的贡献没有很多,所以你的职称和薪水就停留在很低的水平。
所以,能力强的人必须反对这种“贡献至上论”。你的薪资水平,不应该是看你已经做出多少贡献,而应该是看你的能力。如果你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,你必须要求高的薪资。因为公司在单位时间内为你付出更多的钱,他们必须想办法利用你的能力,创造大的价值,这样你的才能才有可能得到发挥,你才会变得越来越强。
引用公司政策
当你不服上司的说法,他们说不过你,就会引用公司的政策文件。比如,如果你对职称不满意,他们就会说:“请你参考公司的职称标准,上面列举了 senior 和 principal 职称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职责。我觉得你在现阶段还没有满足这些条件。”
所有这些什么“公司规定”,其实都是借口,是“catch”,它们就像有些信用卡条款下面的小字,你不仔细看就以为小便宜就在眼前,结果根本不是的。那些小字写的是,你必须满足这样那样的条件才可以!
所有这些诱惑的作用,就是把你变成一头拉磨的驴子。在你的头顶上架个杆子,上面挂着食物。你想吃到这眼前的食物,可是你每走一步这食物就随着你往前挪一步,所以你就总也吃不到,只是不停地给别人拉磨。
总有人传言说,在这公司升职好快哦,看那谁进来那么低职位,很快就变成 principal 了。轮到你的时候,就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。等你去查,发现那个人升职根本就没那么快,好几年了才升了一级。于是你醒悟了,原来这些都是广告吧?
这些红头文件,貌似很容易拿出来,无可辩驳地压制任何人的意见,然而它们对于有能力的人其实是无效的。很多上司都会在你提出加薪的时候对你说:“我们公司都是每年五月的时候,所有人一起做评估,升职加薪都在那个时候,你就再等等好吗?” 而实际情况却是,公司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人加薪。只要你对薪水不满意要走人,公司立马可以给你加薪。
“这是我们的决定”
你的团队遇到一个技术问题,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。有个叫小强的 principal engineer 说应该采用 A 方案,而你觉得应该采用 B 方案。经过好几天,几十封 email 的全组讨论,你用深刻的技术分析和大量的证据,说服团队里的绝大部分人,应该采用 B 方案。A 方案不但不解决问题,而且导致系统过度复杂,容易出错,而且工作量巨大,延缓工期。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,你的上司最后发了这样一封 email:
“经过讨论,我们决定采用 A 方案。这是我们全组人的决定!详情请参考这篇‘XYZ 小组规范文档’(链接)对于此事,不得讨价还价!NON-NEGOTIABLE!”
你打开链接,发现这文档是上司今天刚写出来的,里面不但缺乏你在 email 讨论里面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,而且还有很多理解错误的地方。上司一意孤行,自己做了决定,却号称这是“我们的决定”。自己写了“规范”,完全没有经过队友们同意,却说是“我们小组的规范”。这就是所谓“强奸民意”吧。
最后你发现,你的上司总是听小强的,不管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。而这个小强,就是团队的系统过度复杂的主要原因。显然你的上司有什么把柄落在了小强的手里…… 同事们也觉得很奇怪,然而大家都面面相觑,除了服从,没有其它办法。
待续……
当然管理层的招数不止这些,我也还在总结中。如果你有其它的经验,欢迎来信给我指出:hi@yinwang.org。